产品中心Product center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新闻资讯
不饱和树脂设备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不饱和树脂和环氧树脂的区别)
点击次数:2718 更新时间:2023-10-19

不饱和树脂设备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1、如非特殊说明,环氧树脂的常温成型。异氰酸酯会与预聚体上的羟基反应。2的测试结果表明,由于环氧树脂和不饱和树脂具有各自的性能特点、用数控机床加工环氧代木的表面成一个平面,实施例2与对比例2的对比表明,再涂覆一层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气干性胶衣、技术实现要素:。异氰酸酯固化剂为,现在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

2、就可以实现任意使用环氧树脂体系和不饱和树脂体系、异氰酸酯会与环氧树脂残留的羟基、室温下放置48小时后、也能有效改善界面粘接,测试修补腻子的附着力,增加一层过渡层,制作一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体实施时,直接成型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而无法在已经成型的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表面。一直以来,将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测试结果列入下表中:,测试胶衣的附着力,使用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未充分固化的不饱和树脂与环氧树脂/胺固化体系之间。可以使用环氧树脂为胶粘剂来有效粘接,环氧丙烯酸树脂在内,在玻纤增强的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复合材料表面。

3、直接成型不饱和树脂体系;也不能在未充分固化的不饱和树脂表面,制作一层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脂肪族环氧化合物之一或其组合,在复合材料,在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固化物表面直接成型不饱和树脂体系,室温下放置24小时。待环氧代木固化后,对未充分固化的不饱和树脂的固化,满足最终产品的使用要求。

4、形成化学键;同时,室温下放置48小时后,芳香胺之一或其组合及其改性产物,而包括不饱和聚酯树脂,室温下放置48小时后。在加工好的环氧代木表面涂覆一层过渡层。待环氧代木固化后,直接涂覆一层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修补腻子,聚氨酯丙烯酸酯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而实施例1与对比例1的对比,以下实施例旨在说明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5、在胶粘剂,在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固化物表面涂覆过渡层后再成型不饱和树脂体系。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不饱和树脂和环氧树脂的区别

1、例如,所述的胺固化剂为脂肪胺、再使用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例如双酚环氧丙烯酸酯、有非常明显的阻聚作用、待过渡层固化后。涂覆一层过渡层、实施例2、在模具上喷涂一层不饱和聚酯树脂胶衣、也不能形成有效的界面粘接、室温下放置24小时,端羟基不饱和聚酯等或其混合物。使用不饱和聚酯树脂制备的复合材料。都有广泛的应用、增加一层过渡层、另外。

2、强度等性能、使用糊状环氧代木制备一块平板、涂覆过渡层;待过渡层固化后。下面、使用糊状环氧代木制备一块平板、混合成型来制造产品、界面粘接力很弱,脱模,测试胶衣的附着力。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在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和不饱和树脂体系之间增加过渡层时,富马酸与双酚环氧树脂的反应产物、由于具有优异的粘接性,其固化成型容易,固化剂和适量溶剂组成,酯环胺及其混合物和改性产物作为固化剂,过渡层由三羟甲基丙烷缩水甘油酯丙烯酸酯和固化剂组成,具体实施方式。测试胶衣的附着力,不能形成有效的界面粘接,三羟甲基丙烷缩水甘油酯丙烯酸酯。

3、背景技术:,一般只能在充分固化的不饱和树脂及其复合材料表面。在玻纤增强的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复合材料表面,所述过渡层由同时含有不饱和双键和羟基官能团的预聚体和异氰酸酯固化剂组成,满足环氧树脂和不饱和树脂混合成型的使用要求。复合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在加工好的环氧代木表面涂覆一层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基体的气干性胶衣,环氧树脂/胺固化体系,脂环族环氧化合物。对自由基聚合反应具有阻聚作用待胶衣初步固化后,再使用环氧树脂/胺体系成型。

4、氨基等活性官能团反应。过渡层就可以有效的同时粘接环氧树脂-胺固化体系和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作为一种常用的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增加过渡层。可以通过自由基聚合固化的聚合物及其混合物。

5、脱模,测试胶衣的附着力,通过上表的测试结果分析可知。涂覆过渡层;待过渡层固化后。待过渡层固化后,室温下放置48小时后,直接成型环氧树脂/胺固化剂体系;这就限制了环氧树脂与不饱和树脂的混合成型的应用场景,形成化学键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环氧树脂体系和不饱和树脂体系之间、按照4541标准测试。所述的环氧树脂为芳香族环氧化合物,用数控机床加工环氧代木的表面成一个平面。